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姵瑾想要認識的頤和園~


頤和園:歷史背景、建築特色、想造訪的景點


坐落於海淀區和園路的頤和園主要係由萬壽山與昆明湖組成,總面積290公頃〈約8個輔大〉,光是水面就占其3/4,是目前大陸保留最完整、面積最大、古蹟最多的皇家園林,也是所有觀光客必遊的景點之一。

文章將著眼於:

1. 歷史背景:溥儀曾說過,朝廷花了幾千萬兩白銀所建的船隻,除了頤和園的石舫之外,就沒剩 下什麼了! 究何原因生溥儀此嘆?

2. 建築特色: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究其有何特色能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3. 想造訪的景點:頤和園內分為宮殿區、內庭區、前山區、南湖區及後山區5區,且面積如此廣大, 即便是給我們1整天的時間也無法都走過看過,所以我將在文章中分享我最想去遊覽的地方!

王府井大街

摘要:
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著名商業區,由南向北全長大約810公尺,聚集著700多家大大小小的商店,是北京少數的步行商業街,享有「金街」的美譽。1997年以後,王府井大街經歷了三次改造,包括了現在化的交通組織、道路鋪裝、燈光系統和噴泉雕塑、綠化美化公共設施等,把這條老街裝扮得更多彩多姿。在我所看見的王府井,針對兩個主題用文筆留下那記憶中對王府井的深刻印象:傳統老字號與現代街景。

關鍵字:王府井、傳統、現代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Albert新出作業規則

選出北京的主題後,請寫出三個關鍵字及主題的摘要,挑選較細的主題容易描述,盡量把範圍縮小(ex:司馬台長城探索。不是直接寫萬里長城),不然就在大標題後面打冒號,讓老師知道你還有細項。


順便打個小廣告:
舞王來台首演,不看可惜!(如果有人住新竹高雄台中的話還有機會!)

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邵族

小而美的邵族

於2000年被列入第十族。邵族的定位一直很不穩,光復時為鄒族,但其語言似布農族。

邵─Thao,原義是「人」,最初住在水社湖(就是日月潭前身水沙連)的西岸湖畔,所以被漢人稱為「水社化番」或「水沙連化番」,人口比獼猴還少。

化番的意思是指漢化程度介於生番和熟番之間的族群,因此邵族可說是原住民族十族中漢化最深的一族了。

另外,「思麻丹社」也是邵族的統稱,直到現在,日月潭周圍各族仍然稱邵族人為「思麻丹 (Shvatan)」。日月潭孕育了可觀的原住民族人文特色,與邵族人的命運唇齒相依。

(一)水陸兼具的產業文化

邵族的居住地世居於日月潭畔,所以發展出海陸兼具的產業文化。其漁獵的方法相當多,如「浮嶼誘魚法」、「魚筌誘魚法」、「毒魚」、「網魚」等。

(二) 與觀光業息息相關

由於水力的開發迫使邵族遷徙及放棄耕地,加上日月潭是光勝地,造成邵族在生產方式上從傳統轉而仰賴觀光業(漢人勢力嚴重侵襲日月潭周圍),漢化情形相當嚴重。

(三)著名的「湖上杵歌」

「杵歌」包含「杵聲(杵音)」和「歌舞」兩部分;以杵擊石,發出叮叮咚咚聲即是「杵音」,再加上敲擊動作與樸素的歌聲,就形成「杵歌」了。「杵歌」多由邵族婦女所演奏,節奏強烈,廣受喜愛。

(四) 特殊的交通工具─獨木舟

獨木舟是少邵族特殊的交通工具,是將整支樹幹挖空製成的,無論在潭中載人、捕魚、運貨都非常方便。

(拼板舟:由幾塊木板組合而成的「拼板」舟。小船用二十一塊,大船則用二十七塊。新船完成後會在船體上雕刻、上漆,人形紋、魚眼紋、海波紋是漁船主要紋飾。→大家請不要搞混)

(五) 祖靈的住所─祖靈籃

為祖靈信仰,有最高的祖靈,在五個氏族之中,氏族祖靈以氏族為活動。邵族人將祖靈信仰實體化,創造出「公媽籃」,也稱之為「祖靈籃」,祖靈居於其中。人死後會行招魂儀式,將亡者之靈召入籃中並置入衣物,籃中盛放的是祖先遺留下來的衣服、飾品、珠寶,年代越久遠則放在越上層,藉以代表祖靈的住所。

邵族的每一戶都會有一只「祖靈籃」,通常擺置在神桌上或離地約兩公尺的壁上。許多族人皆因宗教因素,而在基督宗教傳入後遭丟棄。

(六)先生媽

如何成為先生媽?
1.夫妻建在
2.自願
3.曾任爐主

於祖靈祭,八月一日,大年約舉行一個月;小年則舉行3~5天,視當年爐主(漢譯)的經濟能力而定長久,建祖靈屋,請祖靈入住,請人每日以歌舞娛神。爐主(漢譯)要有錢、有地位,至少辦過一次祖靈祭,其太太才有資格當先生媽,所以先生媽可以是外地人,家庭要完整,子女要長大,因為先生媽很忙,會疏於照顧小孩,且要有神聖經驗,大祭皆是由先生媽主持。
先生媽必須經由祖靈的同意(可以同時很多位,因為需要幫助全村),資深的先生媽將符合資格有意願的女子帶到拉魯島,並將全身包住,若祖靈同意則會有泡水柱自水中噴出。之後的三天,被選上的女子必需睡在客廳,最高祖靈會來教她祭祠,至於教學內容終身不得透露,只有先生媽能和祖靈溝通與分祖靈籃。祖靈籃只有先生媽可以做處理,類似於漢人的神祖牌位,有著慎終追遠、保佑子孫等等的深厚意義。



拉魯島:

舊稱光華島,之前因水利工程上升5樓的高度,所以現在只剩一小塊,為神聖空間,只有先生媽(女祭師、巫師)可以上去行儀式,邵族所供奉的最高祖靈,居住在此茄苳樹下,主宰著族人的福祉。現在的茄苳樹是重種的,之前的被漢人砍去並灑狗血,否則砍不斷。



逐鹿傳奇:

一直是邵族人津津樂道的傳說與神話。去年到日月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有著一頭白鹿陪伴的拉魯島,據說,古時由頭人排大目Pajtadu率領狩獵隊,因追逐一頭的白鹿,尋溪源追逐到古老的水沙連山區,竟天賜良緣發現了一泓璧水的日月潭,從此舉族遷居風光明媚的內山,而在白鹿消失之地,長出了一株茂盛翁鬱的茄苳樹,邵族的祖先們在茄苳樹下立誓:「願子孫世世代代長居於此,祝願族勢如茄苳樹的嫩葉,年年更新萌芽」;茄苳樹每滋萌一片新葉,即代表族中又增一名壯丁,邵族希望永遠如茄苳樹一樣茁壯長青。

後來邵族人定居後,茄苳樹茂密的葉子,就象徵著族人的人口數,邵族族勢的興衰,也隨著茄苳樹而變遷著。





貓頭鷹傳說:
貓頭鷹故事傳說也是相當動人,是一位未婚懷孕的少女,而靜靜離開部落,未婚懷孕的母親便消逝於山中,之後變成一隻貓頭鷹,以後只要族中有婦女懷孕,她便飛到該戶人家鳴叫,警示她們要注意身子,才能順利生產,此後貓頭鷹的到來即代表一種喜訊,也成為族人信仰的圖騰。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林美慧 Mana--中國國家圖書館 :簡介 「鎮館之寶」之ㄧ的《敦煌遺書》

中國國家圖書館





始建於1909年9月9日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藏品:25,049,236冊(件)


簡 介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五大的圖書館;舊稱北京圖書館,簡稱國圖,其前身是於1909年9月9日始建的京師圖書館。1909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建立西式的文化設施,由學部主持在什剎海北岸鴉兒衚衕的廣化寺籌備建立京師圖書館。

辛亥革命後,將其改名為國立京師圖書館;1928年北伐成功後,改名國立北平圖書館,並遷址到中南海居仁堂。直到1933年在南京建立了國立中央圖書館,與北平圖書館一同行使國家圖書館職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3月6日國立北平圖書館更名為國立北京圖書館,1951年6月12日更名為北京圖書館,館名由鄧小平題寫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國家圖書館。1998年12月12日北京圖書館更名為中國國家圖書館,1999年4月16日由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館名。

館 藏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亞洲第一大圖書館,全面入藏中國出版的各類文獻,同時大量採進國外重要的學術出版物。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中文文獻與外文文獻在數量上大致各佔一半,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文獻收藏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外文文獻收藏中心。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文獻中,古籍善本、甲骨金石拓片、中國古舊輿圖、名人手稿、中國少數民族文獻等頗具特色,其中尤以「四大專藏」即「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和「文津閣四庫全書」最受矚目。




《敦煌遺書》:敦煌莫高窟 藏經洞 探險者 《敦煌文獻》





西魏 285窟 北周 428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所在的敦煌綠洲,在漢代以前,曾為大月氏人部落所居住,常受到匈奴人的侵擾。漢武帝發兵將匈奴逐出河西走廊後,于元狩二年(西元前一二一年)在河西建武威、酒泉二郡。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又從武威分出張掖郡;從酒泉又分出敦煌郡。

自漢魏以後,敦煌便成為「華戎輻輳」、中西交通的樞紐之地;中西之間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魏晉之際,「世居敦煌」的著名高僧竺法護,八歲時就拜外國沙門竺高座為師,其時約在曹魏正始五年(西元二四四年),這表明佛教初傳中國時,敦煌便是佛教傳播的據點之一。

莫高窟自十六國時期開始開鑿,直到元朝,前後幾近千年,在佛窟的形制上呈現出了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莫高窟在唐代盛時「計窟室一千餘龕」,現存七百餘窟,即南區的四九二個洞窟,都是有佛像壁畫的供養佛窟,保存較好;北區的二四三個洞窟多是僧房窟、匠人居住窟或瘞窟。

莫高窟現保存北涼至元朝的壁畫總有四萬五千多平方公尺,以佛教經義畫為主體,其中有描述釋迦牟尼生平的佛傳畫。其次一種是佛本生故事畫,屬於描繪佛降生以前、各式教化眾生的故事。第三種是將佛經主旨形象化的經變畫,阿彌陀佛經變、如彌勒經變、維摩詰經變等。還有專門宣揚佛度化事蹟的因緣故事畫。此外,還有社會生活畫,如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出行圖、耕稼收穫圖。還有供養人佛像畫以及各類藻井、紋飾等。

明朝以來朝廷將西部的國門收縮到嘉峪關,敦煌的僧俗人等悉數被遷往關內,莫高窟由此變為荒涼之區,掩沒無聞。直到清朝中葉,隨著移民實邊政策的推行,敦煌又恢復了昔日漢民的農耕生活,莫高窟才又成為人們崇信佛教的處所,間或也有少數游方的喇嘛暫住此地。

藏經洞的發現


第17窟藏經洞有四萬餘卷的古代經卷遺書

1900年王圓籙道士發現敦煌藏經洞

清光緒廿六年(1900年)五月,有一位從湖北流浪至此的王圓籙道士,定居於此,借莫高窟及其寺廟來從事他的道教活動。然而,他卻意外地發現了16號洞窟甬道北壁的「藏經洞」(17號窟)。洞室裡堆滿了各種用白布包裹的一包一包各種古代的寫本和印本的經卷;經史子集等各類古籍和各類官私檔案;文學及各種民族文字文獻;共約近五萬卷、號,其中佛經約佔近90%,此外還有各種佛像絹畫、供養絹畫、佛幡及各種銅、木佛像等。

這是一個驚人的大發現,寫卷中有歷史紀年最晚的文卷是《大宋咸平五年(西元1002年)敦煌王曹宗壽婦人范氏造經錄》,然而,在約十四種民族文字的寫本中,沒有西夏文、蒙古文文書。王圓籙發現藏經洞後,曾向敦煌縣長汪宗瀚、安肅道道台廷棟並甘肅藩台報備,卻沒有引起這些官員的重視,同時也由於搬遷經費無著,只是下令王圓籙就地封存。然而,他的發現卻引起了西方探險家們的興趣。

探險者來了
1907年5月,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到莫高窟找到王圓籙,用誘騙的手法以40個馬蹄銀錠,竊走了七千份古寫本、刻本卷子,還有殘片散頁六千多號,以及一些佛絹畫、佛幡等。


斯坦因誘騙竊走七千份

1908年春,法人伯希和在烏魯木齊,聽官員們說敦煌發現藏經洞,便立刻趕往敦煌莫高窟,在與王道士作了一番交涉後,同年3月3日,王同意伯希和到藏經洞中鑑別挑選,精挑細選了個半月,最後以五百兩銀子騙走了六千餘件。伯希和在將大批經卷裝箱從天津乘海輪運往法國巴黎之後,又帶了一小皮箱的經卷到北京向士大夫們請教文書的內容,於是引起北京文化界、知識界的大嘩,紛紛呼籲請政府立即制止外人竊奪、購買;立刻將藏經洞經卷運京,在朝野各界壓力下,朝廷才派員至敦煌,于1910年將剩餘的經卷運往北京。啟運時清點尚有九千餘卷,三個月後到達北京時只剩下八千餘卷了,存放於京師圖書館。

伯希和到藏經洞挑選半月騙走六千餘件


在京師派大員到敦煌莫高窟清點經卷之前,王圓籙已風聞到官府要如數上調,運走經卷,便事先從藏經洞中偷偷的搬出許多綑經卷,別藏於寺廟的轉經桶中或其他洞窟。1912年日本大谷探險隊的橘瑞超與吉川小一郎來到莫高窟,又從王圓籙手中騙購了近三百卷寫經,另外他們還在各窟搜尋到一批佛經寫本。

1914年,俄國考古學會會長奧登堡(S.F.Oldenburg)來到莫高窟,又從王圓籙手中騙取了二百件寫經。奧登堡還對洞窟作了大量的勘查,對南區和北區的石窟作了搜尋,搜得殘片剩頁近一萬八千號。千年前密藏於藏經洞的大批歷史文化遺產,就這樣流落了到世界各地。這是在清朝朝廷腐敗統治下,出現的國家厄運。

莫高窟最後一次被外人盜竊是在1924年,這一年美國波士頓弗格博物館的華格納來莫高窟作「考察」,他乘人不備之際,用化學膠布黏走了十餘幅精美的壁畫,同時還將三二八窟窟龕的唐代供養菩薩像偷走。

敦煌文獻
又稱敦煌遺書、敦煌文書、敦煌寫本,是對1900年發現於敦煌莫高窟17號藏經洞窟中的一批書籍的總稱,總數約5萬卷,最早的前秦苻堅元年(359年),最晚為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這些遺書目前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館、巴黎國立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東方研究所等,1910年入藏京師圖書館時,只餘8000餘件,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16000餘件,為該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另三件分別為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和趙城金藏)。

在抗戰期間,于右任等國民政府要員對莫高窟作過考察,1943年張大千等人在此對洞窟作過編號,對壁畫作過臨摹,1944年畫家常書鴻籲請在重慶的國民政府建立敦煌學術研究所,並得到批准,從此莫高窟才受到了科學有效的保護。1983年敦煌文物藝術研究所在段文杰、樊錦詩等人領導下,擴建為敦煌研究院,而今,莫高窟已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做了特意的保護和科學的管理,並被聯合國列入為人類重要文化遺產項目。

因此藏經洞的發現開創了一門新學─敦煌學。由於藏經洞及其藏品的這種特殊遭遇,使得這門新學從一開始就帶有國際性的特點,直到現在。也仍然是國際學壇上的一門顯學。

參考資料
1.國家地理頻道,節目名稱:敦煌系列,2010/6-7月。
2.黃永武,《敦煌遺書最新目錄》,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6。
3.張艷梅,《大漠下的寶藏:敦煌莫高窟》,台北市,旗林出版社,2006。
4.蘇瑩輝,《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敦煌篇》,台北市,該刊編輯委員會出版社,1986-1991。


林美慧 Mana -花蓮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族
1.族別:
撒奇萊雅族
2.分布區域:
台灣東部、大致在今日的花蓮縣境內
3.文化特色:
撒奇萊雅族屬於母系社會,部落裡,同樣有與阿美族相似的年齡階級。因主要分佈於花蓮奇萊平原,因此同時兼有漁業以及狩獵等經濟產業。近代因甚早接觸噶瑪蘭族人,從其學習水田耕作,因此水稻的種植歷史甚早。
4.重要祭典:
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巴拉瑪火神祭
5.服飾:
撒奇萊雅族穿著土金色為主色的服裝,並以刺竹及眼淚珠為墜飾,於服飾中呈現族群辛酸及不忘故土的決心。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是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世居於花蓮奇萊平原。人口約一萬多人。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將其列為阿美族的一支,經過17年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7年1月17日成為第13個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

撒奇萊雅族世居於花蓮奇萊平原,勢力範圍約在立霧溪以南,木瓜溪以北,大約包括了今日花蓮縣新城鄉、花蓮市及吉安鄉三個地區。目前有三個主要部落分佈在花蓮,分別是位在花蓮市國福里及德安里、瑞穗鄉馬力雲社以及壽豐鄉水璉部落。主要根據地在今日四維高中附近,稱作「達固湖灣」(Dagubuwan),清代時稱為「竹窩宛」。

一般外族開始接觸撒奇萊雅族,會將族名「Sakiraya」誤以為地名,通常以諧音「奇萊」稱呼。因此,所在地的平原稱作「奇萊平原」,而位於附近中央山脈的高山也稱作「奇萊山」。包括西班牙、荷蘭、清朝、日本、中華民國的地圖與文獻均予沿用。



西班牙統治時期
1636年,在西班牙統治的文獻紀錄上已有撒奇萊雅族。當時,西班牙統治臺灣北部及東北部,在此區域劃分三省,其中即包含了撒奇萊雅族居住地。

荷蘭統治時期
荷蘭東印度公司曾派出多次探險隊至臺灣東海岸探尋金礦產地。1638年探險隊報告撒奇萊雅居住地出產金礦,東印度公司因此派兵進逼,與撒奇萊雅族發生多次衝突。

清朝統治時期
撒奇萊雅族在這段時期取得奇萊平原領導地位。但為了保衛既有領域,與清軍發生多次大規模武裝衝突。

加禮宛事件
1878年,噶瑪蘭族聯合撒奇萊雅族與清兵對抗,發生加禮宛事件,達固湖灣部落被火燒焚燬。為避免被清軍報復及滅族,撒奇萊雅族開始流離失所或隱居他族,從此消失在歷史紀錄中而被認為是在清末消失滅絕的原住民族。

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對臺灣原住民進行民族分類,因撒奇萊雅族人鑑於對昔日衝突事件受創的記憶刻骨銘心,選擇隱姓埋名,而被歸為阿美族。依地理區分為奇萊阿美族。

中華民國統治時期
1990年7月,撒奇萊雅族長老帝瓦伊•撒耘校長(漢名:李來旺,1931年10月13日-2003年9月24日[4],生平曾以40多年時間蒐集撒奇萊雅語及撒奇萊雅史料),於花蓮恢復舉辦祭祖大典。帝瓦伊•撒耘於2003年於慈濟醫院過世,刺激族人決心重建自己的文化。

2004年7月10日開始民族正名運動。並於2005年10月13日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正式申請。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委由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進行研究調查認為撒奇萊雅族為單一民族,其語言與阿美語無法溝通,文化和生命哲學都與阿美族不同,同時族群區別明確,未被阿美化或漢化。

2007年1月17日獲得中華民國政府的官方承認,成為第13個臺灣原住民族。

文化 語言
撒奇萊雅語與其地緣接近的阿美語約有60%差異,兩種語言無法溝通。

祭典 播粟祭
播粟祭(mitway)共舉辦7天:
第一天(palili):不工作,不吃蔬菜及魚,衹以食鹽拌飯。淨身不洗澡的祭主(Cilisinay)殺豬奉神,召集全部祭司(malapaway)舉行帕塞里儀式(pasayli)向瑪拉濤神(Malataw)祭祀祈求神明保佑部落安全幸福。
第二天(mitway):開始進入播種期,每一戶都要請一位祭司至家中祭拜祖靈(odit no mama ato ina)祈求祖先保佑豐收。
第三天(molikuhpa』):不吃蔬菜、魚和雞肉,但不限制豬肉、鹿肉等獸肉。同時準備播種。
第四、五天(misalasikuhpa』):這兩天播完種子,不論男女均須盛裝播種,可以喝水。但是不能洗澡,甚至吃飯前也不能洗手,且直接以手抓飯吃,因為撒奇萊雅人認為將土洗掉種子就不會發芽。
第六天(palunges):解除禁忌。全部落男子一起下溪捕魚。回來後進行親族團圓晚宴(malusulusu)。
第七天(mizuk):出去獵鹿,將補到的鹿連同小米送給祭主。

成年祭
頭目、長老及青年幹部開會決定每一個新年齡階級的組成,然後用雞、迪瓦斯器(diwas,一種祭祀用陶器)和酒向瑪拉濤神(Malataw)祭祀,最後正式成立新的階級。

豐年祭
慶豐收(patongi』):在收割小米前,全家人聚在一起到戶外喝酒、吃糯米飯,然後先砍下臺灣山棕(balidas,嫩莖可以食用的野菜)的葉子用來綁在小米穗上,準備慶祝豐收。完畢後,每一戶準備糯米糕(tono』)、酒、檳榔迎接祭司,祭司會將這些食品分享給有親友剛去世的人家。
豐年祭(malaliki』):用木鼓敲擊並在瞭望臺上喊叫集合,要參加豐年祭的年齡階級者要馬上到集會所集合。由頭目會交代舉行時間。預備階級者則在集會所練習跳舞。所有人都盛裝參與。第二天舉行盛宴(paklang,關於好事情的聚餐請客),全部落的人到河中捕魚,然後在家中吃糯米團,配著抓來的魚吃。

收藏祭
將收成的小米或旱稻(tipus)收藏,但是禁止讓小孩子看到也禁止沒有下過田耕作的人碰觸。完成之後做糯米糕,此時,只能吃樹豆和豬肉,做好的糯米糕則用來祭拜稻神。
年終時,每戶人家須將當年狩獵物全部拿出來烹煮,並和部落的人共同分享,迎接新年開始。

獵首祭
早年撒奇萊雅族與太魯閣族都有馘首(Mangayaw)習俗,但主要意義在於復仇。因為太魯閣族領域就在撒奇萊雅族居住地北邊,撒奇萊雅人時常被太魯閣人殺害並取下頭顱。所以,為了報復,撒奇萊雅族會組成獵首隊北上太魯閣族勢力範圍內獵人,並取回人頭獻給頭目。頭目會舉行獵首祭典,向瑪拉濤神(Malataw)祭祀。在祭祀完後,將獵得的人頭拿到部落外埋藏。

巴拉瑪火神祭
2006年7月1日,撒奇萊雅族在停辦火神祭(Palamal)128年後,在花蓮市國福部落恢復舉辦。
巴拉瑪火神祭與傳統豐年祭不同,為撒奇來雅族後人對祖先的追思祭典。 祭典中共有七道法禮,並以紅、綠、藍、白、黑五色使者祈福。 紅色使者以紅花在額頭開啟靈魂之眼,迎接火神,傳承智慧; 綠色使者以刺竹除穢,藉由刺竹拍打,去除厄運及晦氣; 藍色使者以酒解除族人心靈與智慧的鳩渴; 白色使者代表火神光照,透過點燃火把,表示祖先交付的薪傳,並為族人點燃光明的未來; 黑色使者則以炭塗黑表示隱身,讓惡靈、厄運無法靠近。 儀式中祝禱司為族人以酒沫蕉葉表示護身,而族人持火把巡禮繞圈,體驗及追緬先民落難情境。 在祈福儀式後,舉行火葬儀式燃燒火神太花棺,祈求火神的靈魂能與族人一起浴火重生。

社會組織
撒奇萊雅族與阿美族有相似的年齡階級(sral),每五年進階一次。男子從嬰兒到15歲為幼年級(wawa);15歲到23歲為預備階級(masatrot),開始離家住宿在青年集會所(taloan),服從上一個年齡階級指揮並接受訓練;最後成為成年級(Matrot),授予年齡階級。此時,親友都會來祝賀。依傳統慣例,新加入年齡階級者須服勞役鋪修部落道路。同時為訓練人格意志,新加入者必須到山中學習獨立生活,自行在野外取得食物,至固定才召回部落。而且須以賽跑方式返回部落,落後者,長老們會使用雞爪、薑葉、咬人狗或咬人貓的枝葉從後鞭策。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天壇:歷史沿革、建築形式、宗教與政治意涵

天壇:歷史沿革、建築形式、宗教與政治意涵









(2010/7/21攝,圖一,天壇公園內)





天壇 ~ 天圓地方,有心人在何方 ?

在每個旅程的最開始,
人們總喜歡在心中描繪一個城市,然後,來了、看了、走了 ?

以為自己所見所聞,可以為下一座城市下註解。

其實,我們後來發現 :

完全相同的人事物景,投射在不同人身上,
映落的痕跡不會一樣,喜惡評論更不會相同。

對於一座始終處在不斷變化中的城市,

我們只能儘可能地如實表達。

不是歸人,只是旅人;

不是過客,只是亂了時空感的候鳥,

在不同年代、不同季節,飛來北京。

總是彼此提醒,北京太大太多元,

想了解他,必須做功課 : 出發前,得翻翻書,

得和去過北京的朋友與長輩們聊聊,

抵達後,再親往每個地方走走逛逛看看,

會發現,收穫真的很不一樣。


~~送給每位輔大人大交流團的朋友們 !!



摘要
天壇,創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坐落在皇家林園當中,四周古松環抱,是一組精美、莊嚴肅穆的祭祀建築群,無論在整體佈局還是單一建築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間的關係,而這一關係在中國宇宙觀中佔據著核心位置。同時,這些建築還體現出帝王將相在這一關係中所起的獨特作用,為中國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祭祀性建築。它以五大奇妙建築而聞名中外,一是祈年殿,俗稱無樑殿;二是回音璧;三是三音石;四是對話石,即天心石;五是圜丘壇,即祭天臺。它們設計之精確精美,建築之巧妙合諧,風格之雄渾獨特,科技應用之合理先進,都在世界古典建築中獨樹一幟,從而成為名聞中外的旅遊勝地。而作為祭天的場所,天壇有別於任何其他皇家建築,其造型充分顯示了“天”的內涵。圜丘壇為祭天而建,壇面砌九重石版,符合上天共有九重的傳說。天壇內還保存大量祭祀用品、祭祀服飾等珍貴文物,是研究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的珍貴歷史資料。



一、前言

古人以為天圓地方,科學證明這觀念並不正確,然而如果天真是圓的,地是方的,天塌下來有高個兒擋,是否教人比較有安全感?古代的皇帝自以為是上天之子,而最終禁不住歷史洪流的巨浪,被百姓推翻了他,但,如果沒有歷代皇帝的權力財力魄力,又怎麼可能留下這麼多教人驚嘆的「遺產」,對全中國、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開放!

筆者生為宗教系的學生,又是雙修歷史,自然會對天壇的歷史沿革、宗教意涵等頗有興趣,再加上不能忽視的建築形式與政治意涵,這便是我報告的研究內容。明代初年,祭天祭地的儀式都在這裡舉行,嘉靖九年(1530年)實施天地分祭後,這裡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壇。而歷代的皇帝每年必須親臨天壇兩次,其一是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前往祈年殿舉行祈穀禮,祈求皇天上帝保佑五穀豐收;其二是在冬至,前往圜丘壇,向天稟告五穀已經豐收,並感謝上天的保佑。也因此,圜丘壇俗稱祭天台,是真正的天壇。

從南而北,循序漸進,可以看見圜丘壇、皇穹宇、回音壁、丹陛橋,以及祈年殿,你大可以買一份精緻的「天壇手繪圖」,慢慢走慢慢了解,慢慢地認識昔日專屬皇家貴族們的祭天聖地。
















(2010/7/21攝,圖二,天壇手繪圖)




二、歷史沿革、建築形式、宗教與政治意涵

(一)、概況
天壇位於北京正陽門外、永定門內大街,是明、清兩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每年一月舉行祈穀禮的地方。天壇有垣牆兩重,形成內、外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兩壇由一座長360公尺、寬近30公尺、南低北高的丹陛橋相連。全壇佔地4095畝,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祭祀性建築群。明朝有13位皇帝、清朝有9位皇帝先後在這裡祭祀過。自1918年起,天壇開放成為公園,所以現今可看到天壇正門右牆上掛著「天壇公園」(圖三)字樣的牌子。












(2010/7/21攝,圖三,天壇公園之正門~南天門)




(二)、遺產
天壇東西長1700公尺,南北寬1600公尺,總面積為273萬平方公尺。主要包括圜丘和祈榖兩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圓弧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牆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外壇牆東、南、西、北三面均沒有門,只有西邊修兩座大門-圜丘壇門和祈穀壇門(也稱天壇門)。內壇牆四周有東、南、西、北四座天門。內壇建有祭壇和齋宮,並有一道東西橫牆,南為圜丘壇,北為祈穀壇。


天壇腹地面積廣闊,比紫禁城大兩倍,可見古時帝王是如何重視對皇天上帝的祭祀。建築物的周圍廣植蒼松翠柏,表示對天帝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圖四、五),樹木青綠,把祭壇烘托的莊嚴肅穆。








(2010/7/21攝,圖四、五,天壇公園內之古柏)



(三)、天壇主要建築


1、圜丘壇:
圜丘壇又稱祭天臺、拜天臺,象徵天圓地方、天地合一,位於天壇南半部,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牆,上面裝飾著藍綠色的琉璃瓦(圖七)。四周各有一大門,又稱欞星門,是古代祭壇遺牆的專用門式,形似牌坊。圜丘壇遺牆共設八組、24座欞星門,均用漢白玉雕成,上飾雲板,每組欞星門(圖六)的大小不一。祭祀大典時,中間最高大的為皇天上帝專用,右側較窄的供皇帝出入,陪祭的大臣只能從最窄的們通過。北門-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泰元門,也稱東天門;西門-廣利門,也稱西天門;南門-昭享子門,也稱南天門。


圜丘壇仿南京圜丘臺而建,最早建時是一座形式狹小的三層藍色琉璃臺。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擴建時,將壇面、欄板、欄柱改換成北京房山特產的“艾葉青”石。壇的周長534公尺,分上、中、下三層,每層四面各有九級台階。圜丘壇中心是一塊圓行的大理石板,稱作天心石,也叫太極石。從中心向外圍以扇形石鋪地。上壇共有九環,每環扇形石的數目都是“九”的倍數。一環的扇面石是9塊、二環18塊、三環27塊……九環81塊;中層壇從第十環開始,即90塊扇面石,直至十八環,為162塊;下層從第十九環開始至二十七環,每環的扇面石也從171塊遞增至243塊。三層壇共有378個“九”,共用扇面石3402塊。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設計的一座傑出建築,各項建築材料的數學計算均極其精確。另外,每層台階也都以“九”的數字來建造(圖十)。據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天屬陰,地屬陽;奇數屬陽,偶數屬陰。


站在圜丘壇中間的天心石上(圖十二)輕喚一聲,立即從四面八方傳來回聲,好似眾人齊鳴,一呼百應。據測試,從發音到聲波返回原音的時間總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圓心上的人聽起來,聲音格外響亮。






(2010/7/21攝,圖六, 欞星門) (2010/7/21攝,圖七,圜丘壇外之藍瓦紅色宮牆)


(2010/7/21攝,圖八、九,藍瓦上之龍之雕刻)



(2010/7/21攝,圖十,九階梯) (2010/7/21攝,圖十一,圜丘壇外之排水造型)






(圖十二,天心石) (201 0/7/21攝,圖十三,圜丘壇內之望燈台與圍牆)



2、皇穹宇:
皇穹宇(圖十四、十五)位於圜丘壇正北,是專門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祖先牌位的殿宇,俗名寢宮。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坐落在3公尺高的圓形須彌座上,殿高19.5公尺,底部直徑15.6公尺。殿內由八根檐柱和八根金繪串枝蓮圖案的支柱托屋頂,上面是弧形短樑。柱頂端有鎏金斗拱拖著金龍藻井,藻井中心會大金團龍,周圍金龍360條,象徵周天為360度。

殿內正面佈置漢白玉雕花圓石座,上面安設神龕,龕內供奉“皇天上帝”的神牌,牌上刻金色滿漢文字。寶座前左右的石台 是放置皇帝歷代祖先牌位之處。殿外的東、西配殿是供奉日月星辰和雲雨風雷諸神牌位的地方。

皇穹宇台階下,有三塊石板,通常稱為“三音石”。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以聽到兩聲回音;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以聽到兩聲回音;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以聽到三聲回音。

皇穹宇的周圍是一道灰牆體、藍瓦檐的圓形圍牆。牆高3.27米,長193.2米,磨磚對縫砌成,牆面堅硬光滑,是聲波良好的反射體。兩人分別站在東、西牆角,面壁說話,可以清楚地聽到彼此的聲音,因而被稱為“回音璧”(圖十六)。

皇穹宇正門由三座獨立相連的拱卷式公門組成,建在漢白玉石砌成的須彌座上,俗稱琉璃門(圖十七)。門的牆體部分均為澄漿磚磨磚對縫精心砌成,頂上覆蓋藍色琉璃瓦。檐下橼、斗拱不用木材,全用琉璃燒製,造型考究、巧奪天工。



(2010/7/21攝,圖十四,皇穹宇) (圖十五,皇穹宇側殿)



(圖十六,回音璧解說) (圖十七,琉璃門)


3、祈年殿:
祈年殿(圖十八、十九)建在皇穹宇北祈榖壇上,之前在諸多書籍上看到祈年殿之照片,都比不上親臨現場看到那氣宇宏壯的氣勢,以及寶藍色鮮明的屋頂,襯托著藍天白雲,格外引人肅然起敬,讚嘆不已,才看一眼,就深深被它吸引住了。祈年殿殿高38公尺,直徑32公尺,宏偉壯觀,氣象不凡。建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名大祀殿,為寬12間、縱深36間的黃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後,用它來舉行祈穀禮。1751年,正式將大享殿更名為祈年殿。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重修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

祈年殿是一座宏偉而又極具民族風格的獨特建築,鎏金寶頂三層出檐的圓形攅尖式屋頂,覆蓋著象徵“天”的藍色琉璃瓦,層層向上收縮。殿高9丈,是“九九”陽極數的意思。它坐落在漢白玉石基座上,色彩對比強烈而和諧。殿頂周長30丈,表示一個月有30天。殿的外部是三層高閣,內部是層層相疊而環接的穹頂式(圖二十、二十一),像磚砌的劵殿,但又沒有一磚一石,全部採用木結構。28根大柱支撐著整個殿頂的重量,象徵天上28星宿,再加上頂部8根短柱,共計36柱,象徵36天罡;內外檐柱12根,象徵一天12個時辰;中間四根楹柱叫通天柱,也叫“龍井柱”,高18.5公尺,大頭直徑1.2公尺,象徵一年有四季;大殿寶頂有一根短柱,叫“雷公柱”,是皇帝“一統天下”的象徵。“龍井柱”和“雷公柱”一起支撐著殿頂中央的“九龍藻井”(由九條立體盤龍組成的彩色裝飾)。與九龍藻井相對的殿內地面中心,是一塊圓形有天然花紋的大理石,上面是一條遊龍和一隻翔鳳,叫“龍鳳呈祥石”。

祈年殿前東、西各有一座(圖二十二、二十三)配殿,均為藍色琉璃瓦歇山式頂,面闊九間(約44米),遠深8.5米。清朝時,東配殿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諸神,西配殿供奉夜明之神(月亮)、雲雨風雷諸神。現東配殿闢為祈年殿歷史文化展廳,西配殿闢為祭天禮儀館。


...

(2010/7/21攝,圖十八、十九,祈年殿雄偉的外觀)


...


(2010/7/21攝,圖二十、二十一,祈年殿內景)


...

(2010/7/21攝,圖二十二、二十三,祈年殿東、西配殿)

4、皇乾殿:
皇乾殿位於祈年殿北側院落內,由三座琉璃門與祈穀壇相通(圖二十四、二十五)。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庫,原為六間黃琉璃瓦頂;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建,改為五間,命名為皇乾殿,檐下懸掛嘉靖帝御書的“皇乾殿”匾額(圖二十六);清乾隆時,又改為藍琉璃殿頂。該殿是存放皇天上帝的正位神版和皇帝祖先的配位神版的場所。祈穀大典當日,神位被龍亭抬至祈年殿祭祀;結束後,再抬回這裡供奉。皇乾殿院落西牆有一“古稀門”,為1781年年逾古稀的乾隆下令,為節省體力而設。



(2010/7/21攝,圖二十四,皇乾殿外觀)


...

(2010/7/21攝,圖二十五、二十六,皇乾殿與乾隆御賜扁額)


5、丹陛橋:
丹陛橋又稱“海墁大道”(圖二十八),南起圜丘壇成貞門,北至祈穀壇南磚門,將圜丘與祈年殿兩大中心建築連接為一體,構成天壇建築的主軸線。丹陛橋全長360米,寬約30米,從南而北,逐漸升高,表示從人間到天上有遙遠的路程。 橋面中間以石版鋪就的為神路,僅供皇天上帝行走;神路東側是御路,為皇帝專用;陪祭的王公大臣只能由神路西側的王路通行。丹陛橋下有一條券洞式的通道,稱為“鬼門關”。祭祀前,牛羊等“犧牲”從這裡通過,在“宰牲亭”被屠宰,然後烹制成祭祀的供品。




(2010/7/21攝,圖二十七,丹陛橋解說牌)(2010/7/21攝,圖二十八,丹陛橋)




6、齋宮:
  齋宮是皇帝來天壇祈穀、祈天前齋戒沐浴的地方。它建有宮城,宮牆兩層;外層叫磚牆,內城稱紫牆。外城主要是防衛設施,在外城四角建有值守房。外城東北角有一座鐘樓,每逢皇帝進出齋宮,都要鳴鐘迎送。

齋宮內城分前、中、後三部份。前部以正殿為中心;後部是皇帝的內宅寢宮;中部是一個狹長的院子,院內兩端各有瓦房五間,是主管太監和首領太監的值守房。

按照明、清兩代帝王典制規定,皇帝在祭天的三日前來齋宮齋戒,不吃葷腥蔥蒜,不飲酒,不娛樂,不理刑事,不弔祭,不近女人,多洗澡,名為“齋戒”。

三、結語
作為祭天的場所,天壇有別於任何其他皇家建築,它是中國明清時代最神聖的地方,因為它象徵著皇天,其造型充分顯示了“天”的內涵,各個建築也向人透露出古代對於祭天儀式的慎重與完善。當中,圜丘壇為祭天而建,壇面砌九重石板,符合上天共有九重的傳說。天壇內還保存有大量的祭祀用品、祭祀服飾等珍貴文物,是研究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的珍貴歷史資料。

這次去天壇,除了事前的準備工作,例如去圖書館借閱天壇的相關書籍,以及與有去過北京天壇的親朋好友詢問旅遊訊息;之後再親遊現場,蒐集了諸多相關資料,包括相片採集、購買天壇旅遊導覽相關的書籍,以及手繪地圖等等,在萬事具備之下所做出來的報告果真有另一份深刻的意涵。期待下次再遊北京。


※ 參考資料:
1、蘇新益、史自文、蔣恆主編,《世界遺產中國紀行》,台北: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
2、關越編,《世界遺產在中國-皇城民居篇》,台北: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15日,初版。
3、武裁軍,《北京風光—天壇》,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9年5月,10版。




















































































































































































































































































































































































































































































































































































































































































































































































































































































































































































































































































































































































































































































































































































































































































































































































































































































































































































































































































































































































































































































































































































































































































































































































































































































































































































































































































































































































































































































































































































































































































































































































































































































































































































































































































































































































































































































































































































































































































































































































































































































































































































































































































































































































































































































































































































































































































































































































































我要換主題:後海酒吧街- 張羽

為了深入探討,在下會在北京期間,好好的針對主題進行田野調查。


摘要我之後補:)

萬里長城空出來了 歡迎大家搶購XD

北京奧運相關設計 摘要

北京奧運相關設計

關鍵字:北京歡迎你、中華民族、水立方

在此次奧運中我們處處可見其設計懷著濃厚的中國色彩,在中國文化與現代之間竟孕育出如此契合的美感,這大概是始料未及的。

我將以「北京奧運相關設計」為主題,依次以會徽、吉祥物、獎牌、體育項目圖標以多方角度來剖析此次奧運的設計,最後為大家獻上眾所期待的—水立方。

會徽:
奧運的會徽名為「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將中國印、漢字「京」與奧運五環結合在一起,演變而成。當中白色的線條象徵了一個正在運動的人。

吉祥物:
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吉祥物的構思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也來源於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

獎牌:
獎牌柔合了中西文化的特點:它的背面鑲嵌了中國傳統雙龍蒲紋璜圖案的玉壁,被稱為「金鑲玉」(金牌是白玉、銀牌是青白玉、銅牌為青玉,崑崙玉質地),背面中央在金或銀或銅質地的金屬(採用智利金屬)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

體育項目圖標:
鮮明的運動特微、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形』與『意』的和諧與統一。

水立方:
有水立方之稱的國家遊泳中心,亦是為 2008年北京奧運主要水上項目新建的比賽場館。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北京奧運








會徽




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的會徽正式發佈。會徽由成龍和鄧亞萍共同捧出。“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是奧運史上的第46個會徽。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將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和奧林匹克運動元素巧妙結合。她以印章作為主體表現形式,漢字「京」與奧運五環結合在一起,演變而成,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徵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誇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同時,「京」字也像個「文」字,寓意「人文奧運」。

會徽傳達和代表了三層信息和含義:一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印章(肖形印),作為標志主體圖案的表現形式,選用中國傳統喜慶顏色紅色,作為主體圖案基準顏色,寓意北京將實現“舉辦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的莊嚴承諾。二是北京張開雙臂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傳遞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13億中國人民和世界和平、友誼、進步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理念和精神。三是弘揚堅持“以人為本”、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奧運理念,“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字體部分採用了漢代竹簡文字的風格,將這一字體的筆劃和韻味有機地融入到“Beijing 2008”字體之中,自然、簡捷、流暢,與會徽圖形和奧運五環渾然一體。字體符合市場開發目的,與標志主體圖案風格相協調,避免了未來在整體標志注冊與標準字體注冊中因使用現成字體而可能出現的倣冒侵權法律糾紛。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整體解構與獨立結構比例協調,她的中國印、漢簡體beijing2008和奧運五環三部分之間在布局以及比例關係方面近乎完美。







這是偶然發現的,會發現北京的天空很霧!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會徽




吉祥物


吉祥物由2004年開始徵集設計方案,最初是以孫悟空等成為大熱。2005年11月12日,北京舉行了「北京2008奧運會吉祥物發佈暨倒計時1000天」活動,公佈了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為福娃。
他們由五個形象組成,分別是:
貝貝(鯉魚形象,來自江河湖海,代表繁榮)、
晶晶(大熊貓形象,來自森林,代表歡樂)、
歡歡(奧林匹克聖火形象,代表激情)、
迎迎(藏羚羊形象,來自草原大地,代表健康)、
妮妮(北京燕子風箏形象,原型是京燕,來自天空,代表幸運),

是「北京歡迎你」的諧音,其顏色也是奧運五環的顏色。









我也有買這福娃的吊飾,不過聽說是仿冒的,因為正版更貴,從價錢才能分正版還是防冒,還真是妙,我是在回程才知道有專賣店。



獎牌

獎牌於距離奧運第500天(即2007年3月27日)時公佈 ,獎牌柔合了中西文化的特點:它的背面鑲嵌了中國傳統雙龍蒲紋璜圖案的玉壁,被稱為“金鑲玉”(金牌是白玉,銀牌是青白玉,銅牌為青玉,崑崙玉質地),背面中央在金或銀或銅質地的金屬(採用智利金屬)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這是夏季奧運會獎牌首次使用金屬以外的物料製作。而正面為國際奧委會規定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帕納辛奈科體育場(泛雅典體育場,首屆現代奧運會舉行場地)。

由於過往奧運會獎牌在設計上沒有太大的突破,因此此屆奧運獎牌為奧運歷史上帶來重要的象徵意義。奧運會獎牌設計 - “金玉佩”主要設計者,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黨總支書記王沂蓬,從 2006年7月開始,當中央美院奧運藝術中心贏得獎牌設計競標,直到2007年3月27日,只有王沂蓬以及他的一名助手,知道獎牌設計的具體進展情況和最終定稿。

而6000面的獎牌於 2008年的3月至4月完成。 北京奧委稱,獎牌形象詮釋了的表達了中華民族“以玉比德”的價值觀。獎牌直徑 70毫米,厚6毫米。同時,獎牌的絲帶由機織組成,朱地雲紋。獎牌包裝盒為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木製漆盒,四方造型,天地蓋四邊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滿之意。 北京奧組委從中國 25個省區市,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美國,澳洲,俄羅斯,德國等國家合共265件應徵作品中,有179件應徵作品對各項評審通過衫初選及复選,最終設計方案於 2007年1月1日及2月8日分別獲國際奧委會及北京奧組委通過。













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設計靈感























體育項目圖標


北京奧委會於2006年8月7日公佈此屆奧運會共35個的體育項目圖標,當中的圖標是以篆書為基本,並採用中國的甲骨文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現代圖形合一,形成此屆奧運的體育項目圖標。


北京奧委會指出該體育圖標容易認別、記憶以及使用能夠顯示出「鮮明的運動特微、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形』與『意』的和諧與統一。」;此屆體育項目圖標的評審和創作是於2005年3月開始展開,並由中國和國外的設計家、奧運專家等人共同設計和給予意見,由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作出最後的修改,圖標於2006年6月正式成為此屆奧運的體育項目圖標。

體育項目圖標是應用於奧運會道路指示系統、比賽場館及使運動員、裁判、觀眾等作指南等,更會在電視轉播與廣告宣傳等被採用。








館場介紹




國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有水立方之稱的國家遊泳中心,亦是為 2008年北京奧運主要水上項目新建的比賽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是由多位專家及民眾在10個設計方案中以高票數公投出來的。此遊泳中心位建於奧林匹克公園內,並於 2003年12月24日展開建築工程,總建築面積更有8 650萬至萬平方米之大。另外,國家遊泳中心內亦設有多個遊泳池,跳水台,6000個固定席位以及11,000個臨時席位。2006年8月,在國家遊泳中心外部的鋼支架裝砌工程完成後安裝膜結構外牆,令場館看似是由水凝聚出來的立方體浮現於都市中,設計相當貼心。






發現了什麼嗎?我變黑了!又出現不是重點的話,近看水利方會覺得有點髒,其實我也沒有走很近,不過因為很熱又聽說水立方不對外開放,就沒太靠近,晚上一定比白天美,至於看著水立方心中也有些失落,感覺像是一堆充氣的塑膠泡泡堆疊而起,和我的想像去甚遠,在回來之後找了相關影片來看,原來水立方的設計是受到鳥巢的影響,因為兩者鄰近,所以水立方無法太過張揚,否則會顯雜亂,要適當去處理兩者的關係。

因為鳥巢是圓的,所以在設計上融合天圓地方的觀念,本來水立方是要做成水波浪,但是後來因為其中一些設計師有新構思,私底下進行模型製作,於是再經由主設計師安德魯決定採用水立方,從這點足以見兩國性情相當不同,其實團體共同做一件事要的是直接的溝通,否則很容易造成日後的衝突,的確他們團體的確造成軒然大波,但所幸雙方都是有涵養的人,才得以坐下慢慢談,以促成水立方,打破舊有對水的概念。

水立方是由一種新研發的新建材ETFE似塑膠的材料,但怎麼去組織這些泡泡,其實早在數學界早已出現「泡沫理論」,已被證實,但尚未有人應用出來,此一問題困擾數千位建築師一百年了,經過結構師特里斯特的努力後,做出的氣泡模型,其對抗壓力高出其他結構十幾倍,看似無規律時有嚴謹的規律。

其安全性也無需持有疑慮,其團隊早在清華大學做了許多模擬,其抗拉性能高達300~400%,ETFE難然,燃點高,無有毒黏液。